顯示具有 資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資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OT2:Operation Twist 2 (第二次扭轉操作) -- 美國貨幣政策的最新戲碼


這篇文章雖然大陸慣用名詞與簡體字一堆,但是坦白說寫得真是好,連我這種經濟門外漢都看得津津有味!最後一段講得最好:「經濟成長疲軟不是貨幣政策能夠馬上解決的!」過去十幾年,歐美每遇到一個經濟泡沫破滅,深怕國家經濟衰退,就製造另一個更大的泡沫來挽救,不願面對並接受經濟榮枯循環的常態。


小馬、小英,我們該勒緊褲帶了嗎?


***************************************************


扭轉操作 難解美國經濟頹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2011-09-20 04:33:07 


美聯儲9月議息會議是否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引起關注,像QE1QE2那種直接大規模購買證券的QE3不太可能推出。美聯儲很可能對其持有的1.65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投資組合采取扭轉操作,即不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但延長其持有債券的期限。如果將平均到期期限從目前的6年延長到15年,相當於將固定抵押貸款利率壓低5~10個基點。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獲得量化寬松的好處,又可以免去擴大資產負債表的風險。將政策著力點放在貨幣供給方,在沒有貨幣需求的情況下,只能是產生流動性陷阱


美聯儲9月議息會議將於本月20日和21日舉行,是否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或者其他寬松貨幣政策的靴子將會落地。在8月議息會議上,美聯儲首次明確延續超寬松貨幣政策的時間點,承諾將0~0.25%的聯邦基金利率至少維持到2013年中期。在此措施之后,面對美國經濟的頹勢,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工具箱里所余法寶已經不多,但不容置疑的是,寬松政策必然推出,無非只是量化寬松(QE)或其變種的差別而已。


傳統方式的QE3或不推出


經過前兩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國經濟依然沒有走出低迷的泥潭。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第二次估測值按年率計算增長1%,個人消費開支按年率計算增長0.4%8月份美國非農部門失業率高達9.1%,而非農就業人數環比零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必然進一步采取措施為經濟增長創造寬松環境,短期利率已經降到最低,可以操作的只有長期利率。


眼下來看,像QE1QE2那種直接大規模購買證券的QE3不太可能推出。美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升3.8%,環比上升0.4%,核心CPI同比上升2%,環比上升0.2%,創下200811月以來的最大升幅。核心通貨膨脹率已經接近美聯儲規定的1.5%2%上限,若通脹超過此上限,美聯儲應該收緊貨幣政策。QE3如果繼續推出,必將推高全球通脹水平和美國的通脹風險,這會進一步擠壓消費,不利於美國經濟復甦。通脹率的上升,也會引發美聯儲內部通脹鷹派的不滿,部分國會議員反美聯儲情緒也會上升。


更為重要的是,QE3會沉重打擊貨幣市場基金,使美國回購協議市場陷入困境。回購協議市場一直是美國企業進行短期融資和貨幣市場基金進行投資的主要市場,經過QE1QE2對美國國債和MBS等證券的大量收購,這個市場上的合格抵押品已經少之又少。抵押品減少直接導致回購利率持續下跌,從去年9月份的約0.24%下降至今年8月份的約0.07%,這給一些貨幣市場基金造成了巨大損失,它們或尋求更高收益的投資,或寧愿承受一定的資本損失而持有現金,也不愿意把資金投向那些風險較高的資產,這將卡住銀行和企業的一個主要短期融資渠道,導致信貸和投資下降,加劇經濟衰退的風險。如果美聯儲繼續推出QE3,回購協議市場可能走向崩潰。


扭轉操作或成大概率事件


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很可能對其持有的1.65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投資組合采取扭轉操作,即不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但延長其持有債券的期限。如果將平均到期期限從目前的6年延長到15年,相當於將固定抵押貸款利率壓低5~10個基點。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獲得量化寬松的好處,又可以免去擴大資產負債表的風險,是美聯儲內部鷹派與鴿派之間容易達成一致的選擇。美國曾在上世紀6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為挽救美元使用該辦法,不過被視為失敗之舉。美聯儲若再次嘗試,與伯南克對此操作仍抱有希望不無關係,他一直認為如果上次扭轉規模足夠大,結果會截然相反,堅信資產負債表干預會取得積極效果。


扭轉操作的方式主要有半扭轉和全扭轉,主要目的都是拉低中長期國債收益率,使收益率曲線變得平緩,改變目前利差超過170個基點的局面。半扭轉主要通過賣掉短期國債,買入長期國債,這是最緩和的方式,也是現在普遍認為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全扭轉則是主動出售短期國債和較長期國債,延長貸款到期時間,迫使投資者承擔更多風險,這種方式顯然更加激進,在目前市場脆弱的情況下實施可能性不大。


半扭轉操作如果得以執行,短期國債收益率會出現上升,給短期利率帶來一定上行壓力,但是美聯儲已經做出了維持超低利率的承諾,這部分壓力可以被市場吸收,不會造成全球美元供應緊張,影響國際收支。此外,歐、美、日本等五大央行年底前協同執行三次美元流動性招標操作,雖主要為歐洲銀行業注入美元流動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扭轉操作可能造成美元供應緊張局面的預防。但是,美聯儲必須注意扭轉操作的執行細節,拋售短期國債可能引發其他投資者套現離開市場,收益率曲線短端會波動過大,如果不能靈活控制,大量資金突然流出國債市場,整條收益率曲線就會出現上移,這將給美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所以,扭轉操作是一個技術含量相當高的行為,需要美聯儲和財政部的密切合作。美聯儲的扭轉操作短期會使得美元貶值失去立足點,但同時實現了長期債務的貨幣化,這會造成美元進一步走軟。綜上所述,扭轉操作已經成為了一個大概率事件,看似能夠起到作用。


財政政策應發揮主導作用


美聯儲通過各種政策竭力壓低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目的是為了鼓勵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但是,從企業、銀行和居民的情況來看,由於金融危機造成的資產負債表衰退,它們目前仍然處在修復資產負債表階段,居民忙於降低杠桿率,企業忙於囤積資金,而銀行則惜貸避免產生更多不良資產。不管是QE1QE2,還是扭轉操作,都將政策著力點放在貨幣供給方,注重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在沒有貨幣需求的情況下,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產生流動性陷阱。可以說,當前挽救美國經濟衰退,不在於貨幣政策創造多少貨幣供給,而在於怎樣拉動貨幣需求。


面對當前困境,筆者認為,財政政策應該起主導作用,經濟增長疲軟不是貨幣政策能夠馬上解決的,任何貨幣政策要對經濟活動產生實際影響,至少需要36個月的時間。有沒有QE3扭轉操作,可能不會產生太大的不同。相反,財政若稍微松一下褲腰帶,可能就會做出巨大貢獻。



(作者馬濤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



***************************************************


名辭解釋(資料來源:MBA智庫百科)


回購協議是指以有價證券作抵押的短期資金融通,在形式上表現為附有條件的證券買賣。


  有價證券的持有者在其資金暫時不足時,若不願放棄手中證券,可用回購協議方式將證券售出,同時與買方簽訂協議,以保留在一定時期後(如一天)將此部分有價證券按約定價格全部買回的權利,另支付一定的利息。利息的支付或者加在約定價格之內,或者另計。還有一種逆回購協議,即貸出資金取得證券的一方承諾在一定時期後出售證券,收回貸出資金。


  回購協議的期限一般很短,最常見的是隔夜拆借,但也有期限長的。此外,還有一種連續合同的形式,這種形式的回購協議沒有固定期限,只在雙方都沒有表示終止的意圖時,合同每天自動展期,直至一方提出終止為止。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轉貼) 豬、經濟、金融風暴

看起來是大陸網友的作品,相當有意思,我尤其欣賞它的「哈佛導師評論」...............真不愧是知識分子!


*********************************************************************************************************


一男趕集賣豬,天黑遇雨,二十頭豬未賣成,到一農家借宿。
少婦說:家裡只有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給豬一頭。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給豬一頭。
女:同意。
半夜男與女商量,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給豬兩頭。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動。
少頃,男忍不住,央求動一下,女不肯。
男:動一下給豬兩頭。女同意。
男動了八次停下,女問為何不動?
男說豬沒了。
女小聲說:要不我給你豬……
天亮後,男吹著口哨趕30頭(含少婦家的10頭)豬趕集去了……

哈佛導師評論:要發現用戶潛在需求,前期必須引導,培養用戶需求,因此產生的投入是符合發展規律的。



-------------------------------------------------------------------------------------------------------------------------------------------------------------------------------
另一男得知此事,決意如法炮製,遂趕集賣豬,天黑遇雨,二十頭豬未賣成,到一農家借宿
少婦說:家中只有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給豬一頭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給豬一頭。
女:同意。
半夜男商女,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給豬兩頭。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動。
少頃,男忍不住,央求動一下,女不肯。
男:動一下給豬兩頭。女同意。
男動了七次停下,女問為何不動?
男說:完事了~~~女:......
天亮後,男低著頭趕2頭豬趕集去了......

哈佛導師評論:要結合企業自身規模進行謹慎投資,謹防資金鏈斷裂問題



-------------------------------------------------------------------------------------------------------------------------------------------------------------------------------
又一男得知此事,決意如法炮製兼吸取教訓,遂先用一頭豬去換一粒偉哥。

事畢,天亮後,男吹著口哨趕38頭(含少婦家的18頭)豬趕集去了……

哈佛導師評論:企業如果獲得金融資本的幫助,自身經營能力將得到倍增。

知道此法男多,偉哥供不應求,逐漸要2頭、3頭豬換一粒偉哥。

哈佛導師評論:這就是通貨膨脹。

當豬價格漲到16粒一棵的時候。



哈佛導師評論:該男已經進入邊際成本,除了擁有對自身能力的自信和未來良好願望以外,實際現豬流已經為零。



-------------------------------------------------------------------------------------------------------------------------------------------------------------------------------

但換豬男越來越多,賣偉哥的決定,擴展生產能力,推出一種次級偉哥,

如果你缺一頭豬,只要你承諾可以到該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借,事成後補交豬款,這個方法大大促進了偉哥銷售。

哈佛導師評論:這就是貸款,讓企業可以根據未來的收益選擇借支流動資金。

偉哥專賣店後來在即使你一頭豬都沒有,只要你承諾可以到該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借,事成後補交豬款。

哈佛導師評論:這就是金融創新,讓現在的人花未來的錢,反正等你老了未來的錢你也花不動。

-------------------------------------------------------------------------------------------------------------------------------------------------------------------------------

消息一出,換豬男越來越多,有人找偉哥專賣店,這個項目太好了,

我們把它變成優質基金,對外銷售債卷,你們也就可以分享我的收益,如何?

偉哥專賣店覺得甚好,於是該公司把換豬男分三類,

一類是拿現豬換的,

一類是一部分現豬貸的,

一類是完全沒有現豬借的,發行三種債卷。

大家踴躍而上,紛紛購買偉哥專賣店的債卷,偉哥專賣店生意太好,

就把債卷銷售外包給另外一家公司運作,該公司也一併大發其財,

公司越做越大,甚至可以脫離實際偉哥銷售情況來發行,給自己和偉哥專賣店帶來巨大的現金收益。

哈佛導師評論:這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從實體經營到資本運作,經濟進入了更高的層次。

為了防止自己債卷未來有損失,該公司決定給它買上保險,這樣債卷銷售就更容易,

因為一旦債卷出現問題,還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的賠付,哇,公司銷售這下子太好了,保險公司也獲得巨大平白無故的保險收入。

哈佛導師評論:這就是風險對沖,策略聯盟,提高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保護了消費者利益。

-------------------------------------------------------------------------------------------------------------------------------------------------------------------------------

換豬男太多,排長隊等待,該女無法承受,說老娘不幹了,我搬家,一時間有無數擁有偉哥的欠豬男。

哈佛導師評論:這是個別現象,屬於市場的正常波動,不會影響整個經濟。

結果該女遲遲不肯搬回,一部分欠豬男沒有收入,只好賴帳,結果大量債卷到期無法換現豬吃,

債卷公司一看,一粒偉哥16頭豬,這哪里還得起,宣佈倒閉。

哈佛導師評論:這是次貸危機,不會影響整個金融行業。

哪里曉得債卷公司還把債卷上了保險,保險公司一看,這哪里賠得起,於是也宣佈要倒閉。

哈佛導師評論:這是金融危機,還不會影響整個實體經濟。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雷曼之死--轉錄自鉅亨網

一家擁有158年歷史的老字號投資銀行就這樣倒了...............「如果最後不讓投資人知道痛,他 們將永遠不會學到教訓。」....................說得真好,但是也真的很痛!恐怕AIG會是下一個!CNN: AIG planning big spinoff.....................南山會不會倒?





************************************************************************************************************************************************************


鉅亨看世界-雷曼之死
2008/09/15 18:00 鉅亨網






【鉅亨網】 該稱為黑色星期一嗎?今天美國的確寫下了金融史 上最不堪的一頁。傳了一陣子謠言的 Lehman Brothers (雷曼兄弟; LEH(US) ),終於在台北時間15日正午,正式 向外界宣告破產,連帶掃到Merrill Lynch ( MER(US) )與 保險業巨頭 AIG(US) ( AIG(US) )也陷入困境。現在,這個由華 爾街一手打造出的金融海嘯,再度準備撲向全球的金融 體系。


過去 2年來,雷曼在亞洲地區大舉擴張業務版圖, 包括新加坡、香港與孟買都有設立外匯等相關業務,也 積極打進中國金融市場。正因跨足新興市場,雷曼比其 它銀行在業務上都表現較好。


但是第 3季的財報仍然令人大失所望,虧損金額高 達39億美元,當日股價就暴跌了 44%之多。其實雷曼為 了節省公司開銷,日前已經降低年度股利並重整部門, 在Barclays、韓國發展銀行最後表態拒絕收購後,就算 美國財政部與聯儲會試圖從中介入幫忙。


但是,如果說信貸市場的混亂像一場強烈颶風,那 那麼雷曼兄弟就像是一位在風雨中苦等不到救援的受害 者。


一直撐到了最後,雷曼終於決定放棄,在今天台北 時間中午表示,為了保護資產和極大化價值,正式向法 院申請破產保護,消息一出,震撼全球。根據法院資料 顯示,截至 5月31日雷曼兄弟的總資產為6390億美元, 而總債務達6130億美元。


雷曼目前正在出售經紀業務,公司上下人心惶惶, 某位新加坡的雷曼分行裡的高層表示,目前狀況十分不 穩定,而且尚未獲得紐約總部的任何通知,現在只能等 待。


分析人士指出,雷曼兄弟傳出即將倒閉,美國財政 部這次忍著痛不宣佈接管,重建「道德風險」,就是因 為如果美國政府每次都出面挽救,這些金融機構未來將 面對更大的風險。不過也有人認為是因為美聯儲美聯儲 在最近幾次救市後,目前的能力已經將近極限。


而現在雷曼受到重創,全球股市勢必再掀波瀾。避 險資金大舉逃離,不但湧入黃金、白銀市場,帶起2%以 上的漲幅,也讓國際美元今日全線走軟,日元兌美元逼 近2002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美國國債上漲。歐洲央行 與英國央行已經表示目前正密切觀察貨幣市場,隨時準 備出手以穩定市場。


美林證券同意與 Bank of America展開合併的談判 ,外界認為這並不是巧合,是因為金融機構現在人人自 危,再加上看著同行雷曼的悲慘命運之故。美林證券若 成功與 Bank of America合併,將會一舉成為美國金融 業一大巨頭,與 C(US) itigroup(花旗集團)( C(US) )規模相擬。


不過與此同時,美國保險集團 (AIG)也發生籌資困 難的問題,引起持有相關投資的金融機構的一片緊張, 現在更傳出 AIG準備向美聯儲融資 400億美元。


華爾街啊,到底是什麼環節出了問題?是因為過去 5年來證券化房貸過度浮濫所造成?還是當金融市場裡 餘燼未熄時,市場空方的可怕謠言丟下了一根火柴棒?


《New York Times》分析指出,雖然有些市場人士 否認現在這個情況和1987年那場危機類似,不過長期上 看來並不太樂觀。華爾街現在陷入惡性循環,未來的路 恐怕還有好一段動盪,能夠阻止情況惡化的關鍵在於房 價何時止跌。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大型金融機構的倒閉,並不 一定會讓市場出現太大的災難。從歷史角度來看,通常 在危機最高潮的時候,也就接近底部出現的時候。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Samuel Hayes表示,這幾天 所發生的所有事情,「是華爾街歷史上一個分水嶺」, 大型企業被一般商業銀行接管的頻率越來越高,一些小 型的銀行像 Greenhill & CO.( GHL(US) )與 Evercore Partners( EVR(US) ) 將漸漸會取代大型投資銀行過去所 主導的領域。全新的監管制度正在改變著全球的資本市 場。


「從總統雷根時代我們所信奉的真理,一直到現在 混亂不堪的鬆散規定,如果不是政府相當程度的干預, 美國的金融市場早已不治。」


那些什麼景氣會循環的道理,聽聽就罷,強者恆強 、弱者淘汰。也許,從達爾文最基本的「物競天擇」的 道裡來看,這個趨勢是無法避免的。經過這段痛苦的洗 練後,金融市場或許有機會將變得更為健康。


除此之外,美財經網站《MarketWatch》認為,雷 曼之死也揭露了一個華爾街的真相:當情況到了很糟糕 的時候,大家都自顧不暇了。投資人永遠享受冒著風險 的感覺,華爾街的企業也不過只是在賺他們的錢而已。


如此的過程在美國史上一直不斷地重複,1907年、 1929年、1987年的市場恐慌,以及10年前避險基金LTCM 倒閉的事件。這些事件帶來的教訓,市場似乎永遠學不 會。所以助長華爾街問題的最根本,正是廣大的風險資 金,一直源源不絕。


「在撮合JPMorgan與Bear Stearns以及接管二房後 ,美國政府顯然知道:如果最後不讓投資人知道痛,他 們將永遠不會學到教訓。」券商 J. & W. Seligman & Company表示。


(程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