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責子詩有感



責子           陶淵明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古人豁達如此,不由得會心一笑!

為人父母者,遇有心情鬱悶、焦躁憂慮之症者,當以此方自解。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歲月

這些是我們曾經共同擁有過的年輕記憶:


如今,就像歲月刻劃在你我身上的痕跡,宣告著我們的時代已經逐漸褪去:

看著鏡中逐漸上移的前額髮線,聽著別人對自己的稱呼逐漸改變,不禁會想:

即將邁向五字頭的自己,在旁人眼中會是甚麼模樣?


眼睛已經開始老花,膝蓋已經開始退化,頭髮應該也快開始白了吧?

一面聽著老歌,回味著年輕的時光;一面疑惑著為甚麼周杰倫這樣的歌聲會被稱為天王?

如果有一天,搭乘捷運時被年輕人起立讓座,心中會有何感觸?

如果有一天,可以年輕三十歲,但是須拋下現在的一切……家人、朋友、財富……,會願意嗎?

如果有一天,家人朋友都已不在………



是不是想太多了?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轉載]日本食品添加劑之神的背叛





日本食品添加劑之神的背叛

作者﹕東仁、陳言

【大紀元84訊】儘管添加劑的誕生可以回溯數千年,繁盛可以回溯數十年,但對於添加劑的思考,卻是關乎未來的。有著日本「食品添加劑之神」之稱的安部司反思了添加劑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973年,畢業於日本山口大學化學系的安部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食品添加劑公司做銷售員。亞硝酸鈉、山梨酸鉀、甘油脂肪酸酯……看到這些化學品,他有些驚訝:那些東西竟被用在我們吃進嘴裡的食品上。很快,這些「魔法粉末」,讓安部司嚐到了越來越多的樂趣和成就感——10年間,安部司成了食品添加劑公司的首席推銷員。安部司的綽號很響亮——「添加劑活辭典」、「食品添加劑之神」。他甚至渴望創立「全國第一的添加劑公司」。他堅信,自己是在為食品加工廠排憂解難,幫他們用最低的成本做出好賣的產品。但是,一個偶然的轉折,安部司卻「背叛」了那個充滿「魔法粉末」的世界,拋棄了當初的宏大理想。今天,安部司出書、演講,告訴人們每天填進肚子裡的食品是怎樣加工而成的,揭開添加劑世界裡那些不為消費者所知的「內幕」。

「我是親眼見證食品添加劑生產過程的人。我是親眼見證食品生產『幕後』的『活證人』,而這些情況是從事理論研究的人根本看不見的,只有我這樣的人才知道。」安部司說。「背叛者」安部司,卻並非簡單地「反添加劑」。他說,一味強調食品添加劑的危險毫無意義,它們帶來了食品的便宜、快捷和方便,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遵照國家安全標準使用的。他主張的是添加劑信息公開——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究竟吃了些甚麼,然後自己做出選擇。安部司甚至從社會倫理上反思添加劑的影響:需要花費時間、積累技巧的傳統工藝被拋棄,贗品的味道被認為是真品,人們,特別是兒童,會認為食物得來輕易,而不知對自然萬物和他人勞動心存感恩與珍惜。

誰都喜歡的「魔法粉末」

安部司感受到添加劑的魔力,首先來自於父親的改變。固執的父親以前根本不聽兒子說話。他開了一家麵條加工廠,卻苦於麵條不能長期儲存。安部司建議加入丙二醇和pH調整劑,父親這次卻全盤接受。一個相熟的餃子皮加工廠廠長很發愁,餃子皮總會粘到機器上,剝餃子皮的時候必須停機。安部司建議他加乳化劑和增稠多糖類,這個廠長買了四種添加劑。「加進那個之後,機器一次也沒有停過。那種『藥』真厲害啊。」一家以麵條筋道、骨湯香鮮著稱的麵店,安部司建議老闆使用乳化劑、磷酸鹽,不用甚麼手藝,誰都能輕鬆做出筋道的麵條;再用具有增強鮮味的呈味劑、酸味劑調出桶裝湯,兌水稀釋十倍就可以用了。魚糕店老闆手藝精湛,兢兢業業,但是超市嫌他們的魚糕價格高,要求做些便宜的產品。安部司勸老闆用進口的冷凍碎魚肉,再加入化學調味料、蛋白水解物以及大豆蛋白,省時省力,還免去了採購鮮魚並剔除骨頭的辛苦。「使用冷凍碎魚肉,是手藝人的恥辱。」老闆起初不肯,安部司的一句話至關重要:「時代變了,這麼辛苦的工作,你兒子是不會繼承的。」於是那家魚糕店捨棄了多年的手藝活,開始製作「添加劑魚糕」。安部司說,那時他做的工作就是添加劑的合理化,「添加劑不需要手藝人,沒有技術也一樣可以做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東西。」可以用更便宜的原料,製作時間縮短,不需太多技術——安部司的「合理化」進展順利,食品業者們很樂於接受。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自己也是『買方』」

轉折源自「肉丸子事件」。1983年的那天,是安部司女兒的三歲生日。回到家中的安部司突然發現,孩子們搶著吃的肉丸子,是自己幫助製造商開發的「得意之作」。但他卻並未感到驕傲,反而慌張地用兩隻手摀住了盛著肉丸的盤子。製造商採購了大量便宜的從牛骨頭上剔下來的肉碎,這種肉碎黏糊糊的,水分多,既不能做成肉餡,又沒有甚麼味道,一般用來製作寵物飼料。安部司被要求把這些廢肉變成能吃的東西。作為「食品添加劑之神」,他給出的方案相當「完美」:首先,加進一些不能再產蛋的蛋雞的肉餡,以增加分量,成本也非常低;接著加進一種叫做組織狀大豆蛋白的東西,產生柔軟的口感,這種大豆蛋白也叫做「人造肉」,現在還被用於製作便宜的漢堡;隨後,用大量的牛肉濃汁、化學調味料等來增加味道,為了使口感嫩滑,還加入了豬油、加工澱粉等。加入黏著劑、乳化劑,以便使機器批量生產更容易;用著色劑讓顏色好看;用防腐劑、pH調整劑延長保質期;用抗氧化劑防止退色——安部司的操作駕輕就熟。即便是調味汁和調味番茄醬也要控制成本,使用添加劑來做出「具有那種味道的東西」:把冰醋酸對水稀釋,用焦糖色素使其變黑,然後再加入化學調味料,做成「仿調味汁」;把番茄醬用著色劑上色,加入酸味劑,用增稠多糖類增加其黏度,就做出「仿調味番茄醬」。這種用了二三十種添加劑、幾乎可稱作「添加劑堆」的肉丸,一盒售價不到100日元(約合人民幣6.8),因為成本才二三十日元。肉丸一上市就銷售火爆,據說製造商僅靠這一種商品的利潤就蓋起了一座大樓。安部司自己也為研製出這種肉丸而自豪——廢物利用製成食品,有利於環保,也讓家庭主婦得到實惠。但當他驚覺自己的孩子正開心地吃著這種肉丸的時候,「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我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這種肉丸。」他說,「原來我只認為自己是『生產方』、『銷售方』,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自己也是『買方』。」添加劑的信息沒有完全公開。

對於意識到自己是「買方」的安部司來說,許多以前熟稔的信息都變得別有意味。某工廠的廠長總在私下裡說:「我那裏特價出售的火腿根本不能吃。」鹹菜加工廠的廠長也經常說:「雖然價格超低,但還是不要買我們家鹹菜的好。」因為那是把發黑的蔬菜漂白後,用合成著色劑上色而成的。安部司並沒有犯法,他一直嚴格遵守國家制定的添加劑使用方法、標準和用量,並且在產品標籤上也做了明確標示。「但這樣也抹不掉我的罪惡感。」製造商降低了成本,超市以便宜的食品帶動營業額高漲,消費者買到看上去乾淨又好吃的便宜東西,本來要花兩個小時才能做好的飯菜,現在只要5分鐘就能搞定——食品添加劑看起來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但是,安部司關心的是,消費者完全不知道在甚麼樣的食品裏加入了多少添加劑,信息沒有做到完全公開。產品背面的標籤上,配料表裡一般都標注了使用的添加劑。但是光讀標籤是讀不懂的,安部司想要揭開的就是其中不為人知的「黑幕」。添加劑公司為了賣出更多的添加劑,將磷酸鹽、亞硝酸鹽和有機酸鹽等數種添加劑混合在一起,按著色用、緊縮肉質用、改良品質用等不同用途出售。製造商則被相關法律允許合併標示,即把若干種添加劑算作一種進行標示。而對於包裝表面積在30平方厘米以下的產品、散賣的加工食品、超市自己製作的副食品,則有免標的規定。這些以前讓整個行業都順暢運行的法規,在被「肉丸子事件」刺激後的安部司看來,都成為消費者了解食品真相的障礙;而他也厭棄了「食品添加劑之神」的身份,而是想要做一個「食品添加劑翻譯者」,讓公眾有更多知情權。安部司知道,目前日本有1300多種添加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五六百種。他估算,一個人每天攝取的添加劑大約10,一年約4000,與人均每天食鹽的攝入量大體相當。光吃一個三明治,就可能同時吃進去乳化劑、酵母粉、調味料、pH調整劑、磷酸鹽、香料等20多種添加劑。每一種添加劑儘管都經過了國家質檢部門的檢驗,但複合攝取的結果究竟如何,卻是未知和模糊的。這些問題讓安部司擔憂。他從添加劑廠辭了職,沒了高薪,生活一度沒有著落。

「良心標準」

在添加劑領域十幾年的資歷,總是為安部司帶來一些求教者。面對聽眾中的孩子們,他經常做的一個試驗是「甜瓜飲料」:在一杯白水中,加入藍1號著色劑,水變成了純藍色;然後加入黃4號著色劑,水變成了純綠色。綠得和甜瓜的顏色一樣。「這兩種顏色,全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他會這樣告訴孩子們。隨後,他又會在這杯綠水中加入一成多的果葡糖漿。以前飲料裡都加砂糖,但過重的甜味孩子們不喜歡,而果葡糖漿的甜味很清爽。加了糖漿的「綠水」會讓陪在孩子身邊的媽媽品嚐,反應一般是「很甜,根本不能喝」。魔術師般的安部司會往糖汁液體中加入三種酸味劑以及檸檬香料,再讓這位媽媽嚐。對方往往會大吃一驚:「這樣就能喝了,味道不錯。」安部司隨即告訴孩子們,他們認為美味香甜的「果汁」只是由一些粉末調和而成,而一瓶500毫升的飲料裡,含有相當於50砂糖所含的熱量,也就是200千卡,但是人喝了之後卻沒有飽腹感,必然會引發熱量的過度攝取。「日本這些年肥胖兒越來越多,到處是自動銷售機,隨時隨地可以買到甜水。我常常為兒童們演講,告訴他們不該這樣生活。」他說。   安部司的反思在一步步深入,除了公眾知情權之外,除了因為食品添加劑而被拋棄的「老手藝」和飲食文化之外,他更關注的是被現代食品工業和「便利生活」改變的心靈。他回憶起自己年幼時在鄉下養雞、種菜,那時吃進嘴裡的雞肉、蔬菜,自己都曾確實地感受到它們生命的存在;媽媽用一晚上時間親手做的飯團,也更能讓孩子體會親情和珍惜。添加劑本身無所謂好壞,只要嚴格地遵照規定的標準,也根本不違法。但是,安部司希望,在法律標準之外再加上另外一個標準——「良心標準」。「日常生活變得方便、舒適、富裕,我們得到的東西很多,這是事實。但在其背後,我們是否失去了甚麼珍貴的東西呢?」在書的結尾,他這樣寫道。



安部司簡介 1951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畢業於山口大學化學系。曾任職於食品添加物公司,現為自然海鹽產品「最進之鹽」研究技術部長、有機農業JAS判定員、水質第一種公害防止管理者。對食品的內幕及食品添加物的真相知之甚詳,被稱為「食品添加物之神」。安部司從事食品添加劑推銷工作20多年,他不僅熟知各種添加劑的作用和用法,並親眼見證了食品加工生產的「幕後」。他協助廠商開發了低鹽鹹菜、方便麵、健康飲料、湯料、漢堡、速食肉丸等幾乎所有種類的加工食品,能用舌頭——分辨出食品中用到的純添加劑。他曾受食品加工廠委託,用二三十種添加劑把黏糊糊的廢肉製成好吃的肉丸。該產品上市後,大受孩子和媽媽的歡迎,銷售很好。他一度為此驕傲,而當他親眼見到女兒也在吃這種肉丸的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家人也是自己開發的食品的消費者。他陷入深深的自責,於是從食品添加劑公司辭職。之後,他受邀開始做關於添加劑的演講,因其通俗易懂和生動有趣而深受好評。。食品是怎樣製作的,為了甚麼目的,使用了多少,甚麼樣的添加劑,這些事實一直不被消費者所知。現在的消費者購買食品時只圖便宜、方便,沒有任何安全意識。作為一名曾與儀器添加劑親密接觸的「添加劑翻譯」,安部司在本書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己的經驗,帶領普通消費者深入食品加工的「背後」,讓你了解根本想像不到的真相,並教你怎樣選擇真正的好東西!著書《食品真相大揭秘》。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去非洲把妹必備物品




去非洲把妹一定要帶這兩樣






因為……在非洲把不起美眉就慘了……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Which should we blame, the bad scientist or the bad journalist, for this news?


 


We should always read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 before we post any news. Most information from news is usually not trustable and sometimes is actually pseudoscience!


 


The author, Sophie von Stumm, admitted in her abstract that: "...however, they only accounted for a negligible amount of the variance in cognitive change."


 


With regard to "a negligible amount of the variance", the author tried to put the blame on defect data: "Second, the data collected on the GUS study do not include a detailed record of participants' food consumption. Such information would have helped to substantiate the current results, as well as to make them better comparable to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area. Similarly, slow and fast food categorization may not always be correct because general nutritional values are assumed for different meal categories (e.g. some take-aways may have more fresh ingredients than restaurant meals do). Perhaps related to this, only small SES-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y of slow versus fast food meals were observed, resulting in low effect estimates."


 


It could never be overemphasized: Never learn science via news from non-scientific journals!


 


*You can find the original article at here.


 


**********************************************************


研究:吃速食IQ恐變低 越吃越窮難翻身


 


原文網址: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004/110611.htm#ixzz28OwZY2oo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有研究證實,學齡前常吃速食的兒童,智力會低於那些3餐均衡飲食的小朋友,且智力較低者多出身自中下階層家庭,造成社會問題。研究者指出,有了這些確鑿的證據,希望政府能支持減少兒童快餐消費的各項活動。


英國倫敦大學對4千位35歲的蘇格蘭地區兒童調查,結果發現,常吃鮮食和現煮食物的小朋友,智力高於速食為主的孩童。


「這是常識,我們吃的食物類型,會影響大腦發育。」研究人員之一、索菲博士指出,過去的研究多著重於特定分類的食物,如蛋白質、澱粉、蔬菜等,而很少分析綜合膳食對智商的影響。


除此之外,研究者也發現,大部份有餘力為小朋友準備3餐的家庭,多擁有較高社經地位,父母的積極行為影響了後代的智商;反之,那些忙於工作、貧窮的家庭,迫於現實多只能讓孩子吃速食裹腹。


「弱勢地區的學校更應該平衡孩子的飲食,讓他們能發展自己的認知潛力。」索菲博士強調,孩子飲食的不平等,將造就許多社會問題。


今年8月,澳洲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也得到類似結果,常吃速食的小孩平均智力低於正常飲食孩童2%2010年,美國研究指出,3歲就開始常吃餅乾、披薩、薯條等食物的小孩,5年後智力低於同齡學童5%


研究者推估,食物對智力的影響恐怕是不可逆的,若大腦發育已受阻,恢復正常飲食也無濟於事。


 


**********************************************************


Fast food children ‘develop lower IQs’: Junk diet has a lasting effect, warn experts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linked to more children having fast food, leading to lower intelligence


 


By Lucy Osborne


 


PUBLISHED: 23:44 GMT, 3 October 2012 | UPDATED: 23:45 GMT, 3 October 2012


 


Children given more fast food meals will grow up to have a lower IQ than those who regularly eat freshly-cooked meals, according to a study.


Childhood nutrition has long lasting effects on IQ, even after previous intelligence and wealth and social statu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t found.


The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type of main meal that children ate each day had an impact on their cognitive ability and growth.


 


It looked at 4,000 Scottish children aged three to five years old and compared fast food with freshly-cooked food.


The study, undertaken by an academic at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 found that parents with a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reported that they gave their children meals prepared with fresh ingredients more often, which positively affected their IQ.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was linked to more children having fast food, which led to lower intelligence.


Dr Sophie von Stum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Goldsmiths, said: ‘It’s common sense that the type of food we eat will affect brain development, but previous research has only looked at the effects of specific food groups on children’s IQ rather than at generic types of meals.


  ‘This research will go some way to providing hard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various high-profile campaigns aimed at reducing the amount of fast food consumed by children in the UK.’


Dr von Stumm said her findings highlighted that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meals were also a social problem. ‘Mothers and fathers from less privileged backgrounds often have less time to prepare a freshly cooked meal from scratch for their children,’ she said.


These children score lower on intelligence tests and often struggle in school.


Schools in less privileged areas must do even more to balance children’s diet, so that they can achieve their cognitive potential.


It shows that the freshness and quality of food matters more than just being full, in particular when children are young and developing.’


Similar discoveries were made in an Australian study published in August. It found that while eating healthily can give a boost to intelligence, toddlers on a diet of drinks and sweets were less bright as they got older.


By the age of eight the ‘junk food’ children had IQs up to two points lower than their healthy counterpar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


And an American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in 2010, showed that children who consume junk food such as pizza, chips and biscuits before the age of three may end up having lower IQs than children who ate home-cooked meals with fruit and vegetables.


These children were tested five years later and had IQ scores that were as much as five points lower than their healthier-eating peers.


The researchers suspected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eating junk food so early in life may not be altered by future healthy habits because brain development is hindered.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嘗試




 人生中總有些時候,生命的樂章彷彿停止,一切似乎都不再美好,這時候最需要的是嘗試改變的勇氣。就像那位戴眼鏡的小女孩,廣場上原本的喧嚷嘈雜的氣氛,在她投下那一枚硬幣後開始改變。或許她投下硬幣前並不知道這樣一點小小的嘗試竟會帶來最後管絃樂同奏的壯闊結局,就像真實的人生,你永遠無法知道當下一個小小的決定,最後會為整個人生帶來多大的改變。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對決

「對決」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存在,其實基本上就是競爭,就這樣的觀點而言,自然界的存在根本可以看作是透過無止境的「對決」而決定:星體與星體之間重力的對決、人與菌的對決、細胞內正訊號與負訊號的對決、正電荷與負電荷的對決、甚至可以說不同粒子作用力之間的對決而決定了夸克類型!

非得要扯得這麼嚴肅不可嗎?那倒可不必。在台灣,大概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政黨對決了吧!事實上,因為沒有實體存在,思想對決這種無實體對決對一般人並沒有甚麼可興奮性,真正會令藍綠死忠支持者血脈賁張的是動員過程的參與感所致。

相較於上面提到各式各樣卻無從觀察起的對決,可觀察實體物質的對決就顯得吸引人得多了。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可觀察對決,例如各類球賽、賽車、歌唱/舞蹈/烹飪競賽、甚至戰爭等等,都很容易令人興奮著迷。透過模擬這種實體對決的興奮性也可以創造出經濟產值,像大家較為熟悉、現在最流行的線上遊戲產業就是一例。日本電視節目更是營造此類對決氛圍的能手,不論是以特殊工藝/才藝作為對決項目或是以美工字幕及聲光效果營造對決氣氛,台灣這些慣於竊用他人創意的綜藝節目統統「概括承受」!

下面是一個日本對決類節目的例子,這種類型的節目並不稀奇,特殊的是他所選擇的題材:金屬硬度的對決!這樣的題材本來是很「冷」的,但是節目透過旁白、剪接以及鏡頭運用營造氣氛,相當成功的導引觀眾與「冰冷的金屬」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