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生技台勞論:之二



 


我在今年62五年五百億+SCI至上 = 生技台勞?』一文中曾經提到:


研究再怎麼「傑出」,若不能為這個社會帶來任何實質效益(例如創造就業機會),這樣的研究該是地狹人稠、資源貧乏的台灣應該優先選擇的嗎?……………可惜學術界的人多半沒有產業經驗………並不會考慮到人才就業與產業發展的關係。弔詭的是,這五年五百億還真有些「增加就業機會」的效果呢!為甚麼?因為拿到錢後聘用了更多的博士後研究員和助理啊!只是沒有永續健全的產業環境,這種聘用機會也只是曇花一現………………


過了三個月,剛好是美國的勞工節,出現了下面這樣的新聞:


 


每年3700人 土博士產量過剩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11.09.05


     國內目前每年博士班畢業生超過三千七百人,較民國八十四年增加二倍多,出現人才供過於求的警訊!國科會副主委張清風認為,「國內生產博士已經太多,教育部核定增設博士班要注意產業需求。」


     國科會統計,國內各大學九十八學年度博士畢業達三七五人,較八十四學年度一五三人,增加二六五二人,成長幅度高達二五一%。以去年為例,有三一一六人(含少數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者)向國科會申請博士後研究員,最後核定二四六二人。張清風說,「這個數字意味,台灣畢業的博士幾乎都是國科會在養!」


     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原本僅排名前五%可以申請有博士後研究員加入研究團隊。九十七年和九十八年因應全球金融風暴引發高學歷失業潮,放寬前十%研究計畫都可申請博士後研究員,補助人數從九十六年九六五人,爆增到二三七人,今年更增加到二五一人。


     隨著人數倍增,國科會預估,每年補助經費八.六三億元,明年會增加到十六.五億元。官員透露,近兩三年,國科會主委李羅權就到處找錢,協助各大學增聘博士後研究員,解決博士失業問題。


     張清風說,國內每年「生產」三千多位博士,生命科學領域占七、八百人,以生物科技系為例,幾乎每所大學都有,但產業沒有跟著發展起來,研究生只能往研究單位或教職發展;上周他拜訪科學園區生技廠商,問是否聘博士員工,答案都是沒有。自然科學也有相同問題,國科會補助的博士後研究員,數理化等科系占比超過四十%。


     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直言,「國內生產的博士太多了」,培育出來的人才找不到出路,只好依附在學校裡跟教授做研究,把大學當做人才儲備庫。「這個問題我們要跟教育部一起檢討,不能什麼大學都要設博士班,卻不想產業界到底需不需要這麼多博士!」


 


就生技產業而言,這則新聞只不過反映了一個約莫五至十年前就已經開始惡化的問題,只是學術界在前幾年都忙著分鈔票,完全感受不到任何「不景氣」。過去幾年由於鈔票太多,還拼命增加博士生與博士後研究員的名額來消化。由於生命科學博士就業難度日趨增加,最近幾年學術界還發明了所謂的「(約聘)研究教師」這樣的職缺名稱來掩飾學術界「博士後研究人員數暴肥、但無力提供相對助理教授職缺數」的事實。坦白說,政府這種生技政策真是令人不敢恭維,寧可花五百億往水裡丟,換來ScienceNature噗通兩聲,也不願意在生技創投領域多投資二十億,為台灣下一世代的產業打下基礎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政府一味迷信學術偏方,直到學術界失業的水災都已經淹到脖子了,現在才開始回頭正視產業界的人才吸納功能。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生技產業要如何消化過去十年來所生產的近萬名的博士人才呢?這藥方不容易開,我一時也還沒有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