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教授與淨土


這個月初好朋友上了蘋果頭版,也在TVBS看到他的新聞(按此)。他一直聲嘶力竭地為認真教書的老師請命,希望那些教育界的巨頭能聽的進去。


他最近在網誌上寫了一篇「不是不能做,是不想做!」,討論現今大學對於優良教學教授的回應作法與弊病。裡面提到希望:「拋棄以研究為主的思考框架,而能真正從教學的角度出發所訂出來的評鑑和升等辦法。」


這是很好的理想,但坦白說,縱使對標榜「高道德性」的大學教授而言(現在的大學教授是否真的比較有道德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命題,在此不論),這仍不容易。何故?我是從資源分配(或者講難聽點是資源爭奪)的角度來解讀。問題的癥結在於:資源有限,不論升等名額或經費預算等等資源皆為「有限」。


誰應優先升等?研究論文多的教師還是教學評鑑優良的教師?
誰應優先獲得預算?先買研究設備還是教學設備?


當資源有限時,資源的分配必然產生衝突與排擠,此時誰有助於提供或爭取資源,必然成為權力的掌控者,而權力的掌控者必然設定對自己有利的遊戲規則,這是群聚社會中殘酷卻精準無比的法則。大學教授也是人,為了維持優渥的生活環境,甚至是更自利的人,無從跳脫生物自利的本性,也是我認為不容易改變的根本原因。


猜想雙軌制是試圖弭平阻力的手段之一,但是想要弭平哪一方的阻力就不得而知了。雙軌制為了避免發生資源排擠作用而採取「門檻」或許多少透露了一點訊息。


教育部的經費補助是一塊相當大的資源,竊以為或許直接從教育部補助經費做研究/教學的切割,可以收「立竿見影」之效。不過坦白說,這也只是將排擠階層往上推移而已。似乎,在有限資源的環境下採取無限資源的解決方案是「Mission Impossible」。但是,政府的存在不就是要去做一些一般人不可能去做、卻對社會有所助益的公共事務?


坦白說,我多麼希望我仍保有學生時代對大學教授的崇敬。與資源掛鉤的升遷補助制度把現在的大學教授從理想中綁架到現實裡,逼著這些人們原本尊敬的老師去做一些悖離理想的事。沒錯,理想是不現實的,但大學不就是給願意為理想而非為現實奮鬥的人所留下的唯一淨土?


1 則留言:

  1. 照目前的現況看來,要改變現況還不得不由上往下。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教育部的補助款當然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引導」武器,但必須是非常精準的設計,而不是應付應付而已。
    沒有充滿理想的教授,怎能培育出懷抱理想的學生?現今許多的大學教授已失去了該有的「格調」,為了個人的蠅頭小利,每天汲汲營營於爭權奪利。學生希望教授認真「傳道、授業、解惑」,卻變成一種奢求!
    [版主回覆04/22/2010 11:11:30]好教授身兼業師與人師兩種角色,吾鮮聞人師久矣;不幸的是,大學教授連業師的角色都逐漸在衰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