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None of us is truly normal



最近在看CNV (copy number variation)的東西,讀到一句話頗堪玩味:None of us is truly normal,因為從CNV的觀點看來,每個人都可能是正常,也都不正常。


現代人最悲哀、最無奈的事實是:擁有獨立的經濟才能追求獨立的人格,在此之前,我們都只能做半個自己。套一下上面那句話:None of us is truly independent before you've been economically independent


問題是:一個人真的能經濟獨立嗎?從現代社會經濟的分工與運作來看,沒有人是真正經濟獨立的。因此,我們都處在一個「半人格社會」:當無涉現實金錢的壓力時,你會表現出『原自我』;當面對現實金錢的壓力時,你會表現出『衍自我』。原自我的比例會隨著年齡、社會意識與生活壓力的增加而逐漸減少,高峰期應該是落在幼兒期;衍自我則反之,但高峰期的出現很難預測,有時候會呈現長期、甚至終生的高原現象。衍自我屬於被壓迫型人格,極化後會產生反現象而開始對他人進行壓迫。


網路的出現,部分緩解了個體原自我的隱藏與崩解,其中網路匿名的特性尤然。但在這個原自我崩解挽回的過程中,卻也可能創造出無實體存在卻與實體互動的『擬自我』,原屬內含性的擬自我擴張可能取代原自我或衍自我而成為外含性。但由於擬自我的存在仍須植基於網路功能的運行,而個體運用網路功能則必受限於現實金錢的壓力(例如購買電腦與繳附上網費用),因而必導致衍自我的擴張。


衍自我與擬自我的消長是否必然導致原自我的萎縮目前不得而知。提升與追求原自我的內在動機似乎以隨機方式出現於個體之中,這也有可能是受到外在環境的誘發。「原自我對個體的價值為何?」是亙古以來未能解答的問題,轉化成口語化的描述就是:生命的意義到底為何?宗教嘗試提供某些答案,但終究無法弭平自我與神我的共存的矛盾,對那些不願放棄自我的人而言,不識而信之謂之迷。


生命的進行仰賴無止境的能量轉換,那生命的意義呢?會不會是無止境的實體自我基質轉遞及其伴隨的無實體自我意識衍生?若說實體自我基質轉遞是為了作為無實體自我意識衍生的基礎,那麼無實體自我意識衍生的意義又為何?是為了認清自我存在之短暫與虛渺,從而否定自我存在之必要,進而放開對生命意義追求的執著?


我還需要再想想。


I am in my way of finding i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