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不曾在這個世界上實際存在的圖像會是你人生中重要的一環嗎?憑空想像、線條簡潔的卡通人物,無需關注太多可不可行的設計細節,陪伴過無數小朋友度過人生中想像力最豐富的歲月。
無敵鐵金剛
金剛飛拳!(只可惜它不會自己飛回來)
科學小飛俠
鳳凰號組合!
火鳥功!
今天看到這則新聞「台灣旅客的最愛 機上泡麵將走入歷史」,套句閩南語:真正歸懶葩火!無辜的泡麵與原物料價格高漲、省油、機身減重有那麼大的關係嗎?泡五十碗泡麵的水會比一趟航程所承載的咖啡、果汁、酒類和沖馬桶+洗手的水重多少?竟然說泡麵是空姐的夢魘,套一句三級貧戶的話:「太超過了!」一樣會燙手,咖啡、熱茶就不是空姐的夢魘?嫌熱水不夠燙也是空姐的夢魘?不夠燙的熱水才是吃泡麵的夢魘!!唯一能讓我稍稍閉嘴的理由是歐洲客很怕聞到泡麵味,這事無解,東西方飲食習慣不同,有人覺得香的不得了的起司,我聞起來是其臭無比,但也不能叫這些人不准在飛機上吃起司啊!既然如此,那是誰不准我們在飛機上吃泡麵? 意外的是,油價高漲竟導致泡麵成為上流階級的特權之一:長榮將只在最高等的「桂冠艙(就是頭等艙)」提供泡麵。嗯?空姐的夢魘一遇到付得起四倍價錢的人就不再是夢魘?原來夢魘標準與給付價格成反比.........唉!這也頗符合資本市場原則。試想若有人願意付四倍價錢跟你買一樣的產品,此時任何抱怨聽在耳裡勢必化為悅耳的天籟。我很肯定桂冠艙的乘客可以用四倍的音量向高分考上長榮的空姐抱怨泡麵的熱水不燙,如果她們有嘟噥些什麼,不用大聲嚷嚷,只要把手握拳伸出來,再依序伸出四指就可以了。記住,使用此祕技時絕對不能先伸出中指, 否則後果自己負責。 這樣的階級差距,我想三級貧戶一定是反對的。三級貧戶現在忙著在跟南部鄉親博感情,聽說連房子都開始裝潢了。為了爭取鄉親支持,三級貧戶可以在接受不知還俗了沒有的和尚專訪時這樣說:「鄉親啊!我們一定要爭取在飛機中設置「泡麵艙」,按哪才是愛台灣哪,淋公按哪對不對啊................我的泡麵可以倒(掉),但是台灣人的泡麵不能倒(掉),對不對啊..............淋公按哪對不對啊...................(音樂響起,合唱)........苦難的泡麵母親啊..........香噴噴的泡麵母親啊.......」說得我自己都好感動,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對,你沒有聽錯,是口水,不是眼淚,我的眼淚都已經沾濕在選舉結餘款,學中國的孔子周遊列國去了。 飛機中設置泡麵艙對於東方人的重要性,西方人恐怕很難體會,這就像我們很難了解,為甚麼遠在西半球的美國佬繳不起房貸,我們的股票要陪著跌個狗吃屎一樣。一個事件透過層層包裹與轉折,蘊藏在其中深層的涵義已經無法一言道盡.......台北....新加坡.....香港.....模里西斯......瑞士......美國......維京群島......澤西島........開曼群島...............看樣子,「島」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環。真遺憾我的人生中沒有這麼多島,我能想得到自己看過最大的兩個島是飯島愛和松島楓。嚴格講是四個島,兩兩對稱,這些島在以前是一種可以弄得濕濕的,可以洗的東西,不像錢,是乾的不能洗......................從泡麵怎麼也能扯到這裡........真是太超過了、太超過了.......... 意外看到有人弄了下面這個分析器,忽然明白為甚麼三級貧戶會事蹟敗露,因為他與家人適合的是下面這樣的組合,裡面根本連個鳥島也沒有: 痣終的成份如下: 夏目:58.75% 古都光:13.73% 涼木桃香:11.23% 天海麗:7.17% 愛田由:5.57% 黑木香:3.54% 隨便的成份如下: 伊澤千夏:41.01% 星野光:22.58% 松阪季實子:15.39% 白坂 :12.76% 秋元友美:5.56% 大石彩香:2.30% 白石瞳:0.40% 劇情高潮迭起、意外驚喜不斷,竟然被我發現另外一筆密帳!順應民情,當然也要改名為蚯液來當個「報」料天王,機密檔案在此:國家極機密檔案 。至於結果,再套一句三級貧戶的話:一定要列為國家機密檔案,永遠不準解密!不然會死人的! 分析主題:那個AV女優最適合你?(日本)
測完了,傷心之餘不妨來碗泡麵,下面的泡麵計時器,可以精準測量泡麵時間。若想把計時器留給小孩,不必匯到國外,直接下載就可以了!
每年七月,Nature Biotechnology會統計彙整前一年度美國上市生技公司的調查報告(State of the Biothech Sector),這是過去一年美國生技公司盈虧的概觀資料。下面是我在九月份生技醫材報導看到的State of the Biothech Sector - 2007的中文摘要,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這本雜誌,因為屬於小眾雜誌,一般書局印象中並未陳列,該雜誌的網站可參考如何購買。
NBI指數長線約莫在750~850之間震盪,若以800點為基準,2007年幾乎是走在800點之上,尤其Q4大半站在850點之上,算是小多頭,因此State of the Biothech Sector - 2007年度報告比2006年稍稍好看應該是符合股價指數走勢,問題是這樣的走勢能持續多久?2008年第一季NBI有一波修正,指數跌回720~730點附近,當時台灣有一家生技醫療基金的經理人就曾喊進美國生技股。第二季盤整後,7~8月有一波上升段,8月中下旬6日RSI飆到80~90附近,8月14日到達高點930,接下來三週持續盤跌,迄今已經修正了了約75點(~8%),週KD開始向下交叉。
2006年10月~2008年8月NBI走勢
從07年Q3美國次貸股災以來,生技類股亦不能倖免於難,NBI指數一直是跟著道瓊指數走勢。一直到08年6月,NBI與道瓊分道揚鑣,反向向上;一旦道瓊開始由底部反轉,NBI是會跟著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
不過說實在話,這樣的點數波動與NBI過往的震幅來比算是很溫和。NBI計算基點是1993年的200點,在1999~2001年生技產業一波大多頭時,NBI從300多點一路飆升到1,400點附近,後來泡沫破滅,2003年NBI跌到500點上下。從2004年起NBI才穩定下來,自此一直在750~850之間上下盤整。
1996~2008年8月NBI走勢
未來會不會有第二波生技大多頭?這與產業技術的突破有關。什麼樣的生技技術會成為第二次產業推手?咳........以後再談吧。
********************************************************************************************************************* 2007年 全球生技業首次營利攀升 | ||||||
‧生技醫材報導 2008/09/05 | ||||||
【文╱劉惠娟】 根據Nature Biotechnology對2007年,全球429家在各類證劵交易所中掛牌交易的上市生技公司的調查,整體而言,各項財務指標均呈現5年來持續上漲的姿態。 在2006年與2007年,生物技術產業透過各種融資手段籌集的資金,已經超過2000年人類基因序列草圖定序後,市場泡沫化所帶來的泡沫金融。 另外,儘管產業龍頭美國Amgen公司研發預算大幅刪減,行業整體R&D(研發)投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穩定地維持在30%。 然而,隨著信貸危機的影響逐步蔓延,2008年,生物產業的發展速度明顯減緩,生物技術公司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幾乎銷聲匿跡,這是2004年以來的首次;而且上市的公司再發行也趨於停滯。 雖然,歐洲有一定的股票發行,IPOS(?)也呈現下滑趨勢,催生生物技術企業與生物技術企業合併或收購的資金也正迅速消失中。 但是,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2007年,是生技產業32年來,首次出現盈利的年度,如果考慮到生技產業巨大的研發支出與多數生物技術微薄的收入,行業整體首次盈利,將是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整體盈利的現象 可能不持久 與先前調查不同,不僅大型公司出現盈利,部分中型企業也開始出現盈利。然而,考慮到未來,將影響生物科技企業融資特定市場和經濟因素,這種整體盈利的現象可能並不持久。 與2006年整體收入590億美元、虧損26億美元相比,2007年,生物技術企業首次實現產業整體收入780億美元,且盈利10億美元以上的現象。 背後的推動因素,來自兩個地方:第一,一些中型公司(市值在10億~50億左右)從虧損進入盈利;第二,一些大型公司(市值在50億美元以上)的營業利潤出現加倍增長。 在2007年之前,只有大型公司才是盈利的主體。這種情況隨著中型公司從2006年,整體經營虧損18億美元,逐步過渡到2007年,整體盈利4億美元時,確實有所改變。同時,中型公司的數量也由34家發展到42家。 微型公司(市值小於2.5億美元)的營業虧損額也持續增加,從2006年,虧損46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虧損69億美元,微型公司的數量則從2006年,244家攀升到2007年的271家。小型公司(市值在2.5億美元~10億美元)的數量則從101家削減到85家。 生技產業值得投資? 此外,知名諮詢公司-安永(Ernst & Young)在其2008年,對全球798家更加寬放定義的生物技術公司調查報告中認為,整體上生物技術產業還沒有盈利,整體虧損27億美元,但與2006年整體虧損74億美元相比,還是有很明顯的改善。 圖一、2007年上市生物技術公司按市值規模分佈
圖二、2007年上市生物技術公司投入,研發費用及營業收入╱虧損
|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由音質極為甜美的丁玉潔及郭明珠演唱。詞曲優美,意境深遠,是難得一見的佳作,容我放肆的說:從我年輕聽到這首詞起到現在,流行歌曲填詞者迄今無人能出其右!當年的錄音帶我還留存著,歲月如梭,如今竟連播放用的錄放音機亦不易覓得了。
原專輯的歌曲的MP3
餞別酒
作詞:邱群芳 作曲:邱群芳 演唱:丁玉潔/郭明珠
只剩今夜能容你我與月沈醉
過了今夜對飲要隔千山萬水
把記憶的缺口當成酒杯
斟滿這些日子共有的甜美
陳年的苦澀已難除卻
可別輕易地多加一滴眼淚
而不知要用怎樣的心情溫酒
帶著如許燙喉燙夢的感覺
如何才能飲下千杯又不狂野
問你是不是 是不是喜悅
只剩今夜能否你我與月沈醉
過了今夜對飲要隔千山萬水
此去許是今年
此別許是永遠
兩個世界
且痛飲幾杯餞別酒啊
痛飲幾杯餞別酒
大學城第六屆創作歌謠比賽總決賽的錄影檔,由於是現場演唱,整首歌當然沒有後製作的音軌完美,懷念一下吧。
聲音甜美的原唱
剛剛無意中聽到這首歌,勾起腦海中青澀歲月的影像,心中的悸動久久不能平復.................希望你也能分享這份內心深處的感動................................
*********************************************************************************************************************************************
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長大以後,你才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崗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演唱:周秉鈞/楊海薇
應該用什麼來包裹起我們共渡的歲月
是滾燙的淚 還是痛快的乾杯
落淚會憔悴 乾杯容易醉
最好把它留在日記簿裡, 慢慢地回味
總有一天, 你會發覺
回憶只選擇最美的一頁
那些未開的蓓蕾
只是青春的另一個註解
(我深愛過)
無怨, 無悔
雖是老梗,還是蠻有趣,最後收了一些網路上看到的新聯,算是最新完整版了。
***************************************************************
從前有位秀才,某天隨太太回娘家,向岳父拜壽,
因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當場醉倒,被送回書房休息。
沒多久,他的小姨子到書房拿東西,見姐夫睡的枕頭掉地上,
便替他撿起來,順手扶起他的脖子,想替他枕好,
沒想到秀才人醉心不醉,一見機會難得,便拉著小姨子不放.
小姨子用力掙脫後,憤怒之餘,就在牆上題詩以洩憤:
好心來扶枕,為何拉我衣?若非姊姊面,一定是不依。該死!該死!
秀才等小姨子走後,下床一看,覺得很不好意思,便題詩辯白:
貼心來扶枕,醉心拉你衣,只當是我妻,不知是小姨。失禮!失禮!
秀才題完後再睡,其妻見牆上詩句,不禁醋火中燒,也題詩一首:
有意來扶枕,有心拉她衣,牆上題詩句,都是騙人地。彼此!彼此!
不久,小舅子也看到,不覺技癢,也提了一首:
清心來扶枕,薰心拉她衣,姊妹雖一樣,大的是你妻。清醒!清醒!
後來被岳父發現,不禁大怒,也提一首詩,以作警告:
不該來扶枕,不該拉她衣,兩個都有錯,下次不可以。切記!切記!
岳母因心疼女婿,只得題詩一首詩,來打圓場:
既已來扶枕,也已拉她衣,姐夫戲小姨,本來不稀奇。別提!別提!
一場家庭風波,總算就此平息
好一個書香世家,信手拈來皆文章!可佩!可佩!
*****************************************************************
以下為BBS網友發表
不管誰扶枕,不管誰拉衣,怒羞嗔嬉氣,皆發洩自己。哈兮!哈兮!
含羞來扶枕,藉醉頻拉衣,姊妹皆嬌娘,乾脆雙人騎。恭喜!恭喜!
小姨來扶枕,有心拉她衣,老婆若不爽,一起玩三P。Happy!Happy!
大家來插嘴,無心柳成蔭,好好一篇文,弄成這德性。有趣!有趣!
無心來扶枕,卻故意拉衣,雖知是小姨,機會不可棄。試騎!試騎!
看似扶個枕,看似拉個衣,你怎知他倆,心中想怎地?遊戲!遊戲!
看來又看去,大家皆故意,肉麻當有趣,何必太假意。再接!再厲!
只是扶個枕,只是拉下衣,又沒騎上去,看官太入戲。何必!何必!
扶枕又拉衣,香豔又刺激,仔細看下去,原來沒福利。好氣!好氣!
另一半狠一點的,可能是這樣題:
若換做是你,借酒起歹意,莫怪我心狠,辣手閹了你。注意!注意!
搜索枯腸,文名仍舊難產,實在是因為東拉西扯,談得太雜了,彷彿失智漫遊一般,就叫「生技失智雜談」好了。這種現象恐怕以後還會常常發生,故命名為(一),此誌。
***********************************************************************************************************************************************************
網路上與醫學營養健康相關的新聞一大堆,還有好心人建立部落格專門收集各新聞來源提供網友參考,但是卻註明:不保證其正確性,請讀者自行判斷。坦白說,這樣註明是很負責任的了。我常常覺得好奇,現代人面對這種資訊爆炸狀態,要怎麼判斷其正確性?我一時興起,就以下面關於CNB-001的新聞為對象,做了一些無聊事。選擇CNB-001是因為報導中說他是薑黃素(curcumin)的衍生物,而curcumin是我大學剛畢業當研究助理時做實驗的對象,當時是研究curcumin的免疫抑制能力。
Curcumin的結構式
curcumin屬於多酚類(polyphenol)的一種,而多酚類則是近年台灣健康食品產業裏炒得火熱的phytochemicals中的一類。phytochemicals泛指植物體內的各式化學物質,phytochemicals的譯名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例如「植物素」、「植化素」、「植物化學物質」、「植物化學素」、「植物性化學成分」,比較扯的是翻成「植物營養素」、「蔬果中化學成分」、「植物化學製品」。其中「植化素」大概是經有機養生專家加持又有博士採用,較為普遍。坦白說,一般醫學名詞裡以「素」為名的,多半是具有生理功能的純物質,例如胰島素、肝素、瘦體素、核黃素、腎上腺素、胃泌素、胰泌素、血管壓力素等等。若撇開人體不談,生物系統使用「素」這個字,至少也要是純物質,例如前面提到的薑黃素、葉綠素、葉黃素、纖維素、b胡蘿蔔素;或是結構共同類物質,像類胡蘿蔔素。phytochemicals泛指植物來源的化學物質,翻成「物」或是「質」是比較妥當的,但就算翻成植化物或是植化質,都還是辭不達意(也可以用義)。為什麼?因為那個單一的「化」字在中文裡詞性偏動詞,有變化、化合的意涵,反而並不常代表「化學物」。我倒是覺得翻成「植源化學物」、「植物化學物質」甚至「植物性化學成分」都比「植化素」要來得精準。科學用詞信達雅不能兼顧時,理應以信為先,台灣習慣用(或者說硬要用)三個字命名,弄得一些譯名不三不四,這樣的陋習應該徹底放棄。
扯偏了,回正題吧。以CNB-001限制只搜尋台灣網頁後,發現新聞報導與部落格轉載不下20個,其中不乏知名新聞網站:
不知道這則新聞起源於何處,猜想應該是日本,因為上述第二則新聞有記載:「【新華網東京8月19日電】據日本媒體報導......」,也有新聞直接寫出研究人員名稱:「阿部和穗教授等人...........結果證實,食用姜黃化合物的老鼠的記憶力明顯高於沒有食用的老鼠」。於是我好奇地做了兩件事:第一,找出原文文獻並看完內容;第二,看看網路上有沒有轉載這則消息的人真正了解並提到研究的內容。
第一題花的時間不多,不是我很強,是原文非常短(發表於Neurobiology of Ageing的Brief Communication,四頁二圖)。第二題是無,至少在我搜尋到的中文網頁裡還沒看到任何發佈或是轉載這則消息的人,有提到原文實驗方法的意涵。既然如此,這篇文章就權充作為上述所有中文網頁的參考文獻好了。
這個CNB-001的結構是像這樣,看起來應該是多酚類(polyphenol)的吡唑(pyrazole)衍生物:
吡唑指的是中間那一個異環物質,相關衍生物還有吡唑啉(pyrazoline)和吡唑烷(pyrazolidine):
分子結構不是要談的重點。研究結果如下:
(1) 以大鼠海馬迴切片測試,CNB-001不會增加cAMP的量;以髓質神經細胞測試,CNB-001會增加該細胞中第二型調鈣素激酶(CaMKII)的活性。
(2) 以管灌餵食老鼠60分鐘後進行物體辨識測試,辨識指數的增加有統計上的意義。
(3) 以高頻刺激大鼠海馬迴切片中Schaffer collateral-CA1 錐體細胞突觸傳遞所誘發之長期增益 (LTP) 可被CNB-001所增加。
對不是熟悉這些研究的人來說,上面的描述簡直就是:字字都認識,句句都不懂!簡單說是這樣:
(1) 腦部記憶與長期增益(LTP)有關,LTP與cAMP和鈣離子有關,故cAMP和鈣離子與記憶有關。其中,CaMKII = CaM Kinase II = calmodulin kinase II。
(2) 物體辨識測驗(Novel Object Recognition Test)是研究空間辨識記憶的動物模式之ㄧ,指數愈高,意味著空間辨識記憶力較佳。方法有點複雜,可以參考這裡。
(3) 高頻刺激大鼠海馬迴切片中Schaffer collateral-CA1 錐體細胞突觸傳遞所誘發之長期增益是研究與記憶相關突觸活動的方法之ㄧ,其傳導電位若可被促進,意味該區與記憶相關之突觸活動可被促進。典型的結果是像下圖,電擊棒的插點可以參考右上角的小圖:
如果物質真的有增強 LTP的效果,電壓強度會被提升,所以記錄儀圖形會往上拉,像下面這樣:
相信很多人看了還是不懂,這是神經生理的專業,我這個外行實在應該保持緘默。有興趣的人可以尋找台大閔明源助理教授或成大簡伯武教授相關的資料。
回到CNB-101這篇文獻,坦白說,實驗資料並不是很漂亮,但是基本的對照組都OK。其實同實驗室早在2006年就有類似的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彙刊,實驗結果更漂亮。不過那篇用的不是CNB-101,而是另一種草莓及蔬果裡都有的類黃酮物質-- Fisetin(漆黃素、飛瑟酮)。
Fisetin的結構式
這裡有一篇非學術性的英文參考資料,台灣的華文生技網也有提到這個消息,不過雖然是生技專業網站,因為收錄在「國內外生技新聞區」,仍然是典型的普羅新聞內容,並未曾就細節進行說明,也算是個遺憾。